又見一輪中秋月,在古代很早有祭祀月亮的禮俗,據《周禮》記載,周代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活動;農歷八月中旬,又是秋糧收獲之際,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,稱為“秋報”。中秋時節,氣溫已涼未寒,天高氣爽,月朗中天,正是觀賞月亮的佳時令。因此,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,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,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,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。
及中秋,古人所作頗多,余獨愛一首《水調歌頭》。其構思奇拔,獨樹一幟的結合了神話與現實,出塵與入世,各種浪漫主義的色彩交織在一起,相互輝映,充分的體現了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。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完美的詮釋了對遠方親友的衷心祝福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。
在《分享是一種幸福》一文中,亦曾提起過君通的“家”文化,中秋臨近,此時顯得愈加濃烈。眾人匯聚一堂,或坐、或站,幾杯清茶、從未停歇的歡聲笑語,無需刻意點綴修飾,濃濃的情誼,溢于言表。